挥笔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挥笔书屋 > 原来慈禧 > 第3部分

第3部分

拉出来,命侍卫拖出去砍掉。慈禧又羞又恨,于是便和东太后结下生死冤仇。又如,大太监李莲英为讨好慈禧,将一个琉璃厂卖古董的带入大内,被慈禧留住一个多月后放出。不久,慈禧怀孕,被慈安侦之,欲行废后之礼。慈禧先下手为强,派人送去药酒,慈安猝死。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第三节 两宫皇太后(2)

史家以为,这些都是抱着种种目的编造出来的风月文字。何况两宫并重二十载,其间慈禧揽权弊政,史信昭昭,果真有什么“遗命”,慈安何必等到同治帝死后七年,因宫闱传闻方拿出来示威?而权力欲极强又富有手段的慈禧要想除掉慈安,又如何能等待二十年?至于慈禧以禁城为淫乱之地,养汉生子等事更属荒诞奇谈。且不说慈禧二十七岁垂帘听政(时慈安二十五岁)时,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并未闻有风流韵事,到近五十岁反倒煎熬难忍、非找白面小生不成,只说宫门禁地侍卫森严,加之众多侍寝宫女和值班太监,如何躲得过呢?

东太后慈安,并非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生性懦弱、老实忠厚、拙于政事。咸丰初年正位中宫时,内外对她已有圣明之颂。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天下人称东宫优于德,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判阅奏章、裁决庶务及召对时谘访利弊,得心应手。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每有奏牍,必要西宫为她诵而讲之,有时一月不决一事。然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同治初年,东宫断然重用曾国藩,凡天下军谋吏治及总督巡抚之黜陟,事无不谘,言无不用。所谓“中兴”之业于此发肇。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因打败太平天国、收复金陵、苏浙,锡封侯伯,实际也出自东宫决断,而西宫同意。西太后性警敏,锐于任事,东太后“悉以权让之,颓然若无所与者”。西太后亦感其意,凡事必请示东太后而后行。东太后则更加谦让,事无巨细,必待西宫裁决,或委托军机处主持。人们猜测,她或许以为天下大定,可以垂拱而治,所以益行韬晦之计。如此看来,东太后竟是大智若愚。

至于东太后之死,历来有“病死说”、“自杀说”、“被害说”三种说法。

其中“病死说”是官方说法,也得到史家较为普遍的认可。光绪朝《东华录》载慈安遗诏,中有:“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所散遂至弥留。”而慈安并非初次发病,其前还有两次,均类于心血管急症。慈安死前数月,慈禧称疾,“不能视朝政”。时内乱频仍,外患纷至,朝廷事无巨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