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笔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挥笔书屋 > 原来慈禧 > 第8部分

第8部分

是她本人决定和操纵光绪的死期。

第一节 甲午战败(1)

光绪二十年六月至二十一年二月(1894年7月—1895年3月),中日经历了甲午战争。战争以清王朝的失败而告终——宗藩朝鲜沦于日本之手;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宝岛台湾;赔款两亿两白银,准许外国侵略者对华资本输出……甲午战争成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帝国主义列强俄、法、英、美、德诸国紧步日本后尘,纷纷向清廷提出领土要求,攫取在华利益,抢占租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清王朝何以走到这一步?谁应承担甲午战败的责任?过去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考虑的是清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妥协、投降和卖国,其代表人物下是李鸿章,上是慈禧。

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甲午战败的责任、特别是慈禧的责任呢?

甲午战争爆发之时,慈禧已归政五年,在颐和园颐养天年,准备她的六十大寿。按说战争胜负与她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人所共知,慈禧不但与这场战争有关,而且发挥了较大甚至极大的影响。

评说甲午战争中慈禧的作用,一般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家安危与慈禧享乐的问题;一是和战问题。

在国家安危与慈禧享乐问题上,人们普遍以为,慈禧为了个人的享乐不顾国家安危。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慈禧竟然拿北洋海军的军费去修颐和园。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写道:“时西后以游乐为事,自光绪九年经营海军,筹款三千万,所购铁甲十余舰,至是尽提其款筑颐和园,穷极奢丽,而吏役辗转扣克,到工者实得其二成而已,于是光绪十三年后不复购铁舰矣。败于日本,实由于是。”

人们指出,北洋海军有大小战舰25艘,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然以侵华为第一目标的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扩军备战,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已拥有新式舰艇21艘。其中9艘是1889年以后的英、德制最新型快速巡洋舰,装配有10英寸左右速射炮数十尊。时速23海里的吉野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舰。日本海军发展之迅速,足令欧美震惊,其世界排名从末位迅速窜升至第11位;黄海炮响时,它的战斗力早已在清朝海军之上了。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正当日本海军全力向前推进之时,清朝海军竟然“未购一舰”。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日双方之形势已是箭在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