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的古坟。坟中除了材瓦铜漆之外,还有甘蔗节、梅李核子以及瓜子瓣,又有用以殉葬的木偶二十余枚。
彭城王就把这无名坟的主人改葬在东冈,用猪、酒来祭奠它,又让法曹参军谢惠连写了一篇《祭古冢文》。祭文文辞优美,深得文士们的赞赏;不仅如此,后来连皇上见了,也赞赏它,且说谢惠连是谢氏又一文才,当然,皇上也没有忘了赞赏彭城王为无名坟改葬的善行。
谢惠连是谢灵运的族弟。其父谢方明在高祖代晋称帝以后升任侍中,永初三年出任丹阳尹,后来转任会稽太守。谢惠连幼时即聪敏过人,十岁能文,深受族兄谢灵运的赏识。谢灵运在少帝时受徐、傅排挤,于是辞官东归为山泽之游,这时谢方明正任会稽。谢灵运在拜访叔父时,对谢惠连大加赞赏:“阿连有如此了不起的才情,而阿父把他看作庸常之辈,可惜可惜!”于是邀谢惠连同为山泽之游。时人把他和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璇称为谢灵运的“四友”。
谢方明视儿子为庸常之辈,是因为他觉得其子为人轻薄:惠连曾经爱上其父属下的一个叫杜德灵的郡吏——即古人所谓“龙阳之好”。元嘉三年谢方明死后,惠连又为杜德灵写了十多五言诗,不久这些诗又被好事者传抄而流行于世。尽管他出身仕族,但当权者因他有龙阳之好而弃之不用——同性恋在今天尚且不被看好,在那个时代就更不用说了,因此直至成年,他在仕途上仍然一事无成。
等到随谢灵运东游,谢灵运对他却大加赞赏,并说:“每有篇章,对惠连则能得佳句!”谢灵运曾在永嘉西堂思诗不得,整日愁闷,夜间梦见惠连,于是写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成后,谢灵运得意地对左右说:“此语有神功,并非我的诗句啊!”
前不久,侍中殷景仁侍帝闲坐时,皇上提及谢灵运临行前的劝伐河北,由此而谈及谢诗,又由谢诗而谈及谢惠连。因赏爱谢惠连的才华,殷景仁趁机对皇上说:“臣小儿时就见过那十多五言诗,而传闻都说是谢惠连所作,恐怕是以讹传讹了。”刘义隆一向信任殷景仁,听了这话,就说:“若果真如此,那应该起用他。”这样才让他做了彭城王司徒府的法曹参军——县令一样品级的小官。
东府城修缮完毕之后,刘义隆就和在京的六弟南郡王刘义宣,七弟衡阳王刘义季,以及刘家兄弟们所敬重的会稽长公主刘兴弟、其子徐湛之等人一同前往庆贺。
在东府城,刘义隆已不再是身着朝服的帝王。像往昔家人团聚时那样,他仍然穿戴着白衣裙帽;朝堂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