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曹军远道而来,行军疲惫,兼之水土不服,疾病流行,又不习惯水战,特别是曹操骄傲轻敌,轻信周瑜部下黄盖的诈降。黄盖带领10艘大船,船上装着浇上油的枯柴干草,外边盖上帷幕,插上约定投降的牙形青龙旗,又在大船的后边拴上灵活的小船,向曹操投降。在离曹操军营二里的地方,黄盖命令大船上的士兵放火,冲向曹军水寨,然后跃上小船退走。这时正刮着东南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曹操的战船被烧,猛烈的大火吞没了曹军的水寨并且延烧到江岸上的曹军大营。孙、刘联军集中精锐水军乘势猛攻,曹军全线崩溃。赤壁之战,终以孙、刘联军的胜利和曹操的失败告终,是以弱胜强的着名战役之一。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回中原,南北相持的局面形成。
曹操北归以后,向关中、陇西发展势力,把统一的范围扩及整个北方。刘备占据荆州的部分地区,并以它为根据地向西进兵取得益州。孙权继续巩固在江东的统治,并向岭南地区扩张。公元220年曹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在北方建立魏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在四川建立蜀国;公元229年孙权又在江东建立吴国,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三国鼎立期间,战争仍然不断,但三国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各自图强,社会比较安定,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大大加强,这为以后的统一开辟了道路。
25。淝水之战
以苻坚为王的大秦,从表面看,势力强大,超过东晋。已经继承王位20多年的苻坚,现在日思夜想的是降服晋朝,统一天下。
然而王猛却于几年前去世了,此时的大秦,没有一个人能比王猛的才智。东晋虽然兵没有大秦多,但朝廷由谢安辅佐,谢安推行宽厚仁爱的措施,深得民心,朝廷和睦,晋室逐渐兴旺起来。
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苻坚决定要攻打东晋。出兵之前,他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秘书监朱彤善于阿谀奉承,说:“陛下御驾亲征,所到之处,必然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有征无战。晋国主子或投降或逃亡,此举定能统一天下,创建万古伟业!”。
朱彤的一番话,说得苻坚心花怒放。但大多数人却与朱彤观点不同。尚书左仆射权翼,有理有据地反驳朱彤的言论,他说:
“晋国虽弱,但君臣和睦,况且有谢安、桓冲等杰出之人,故此时伐晋不妥。”太子左卫李石越立即赞同权翼的看法,补充说:
“晋国的百姓也拥护朝廷,而且有长江天险可守,臣夜观天象分系镇星守斗牛。说明福地在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