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帝对工商业也十分重视。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下令开放海禁,并和日本等国互通贸易。同时在广州、宁波等地建立海关,征收关税。江南纺织业随着农、商的发展也十分繁荣。由于康熙帝降低了纺织业的税金,促使纺织业蓬勃发展。
康熙帝在位61年,对外以强兵卫国保疆,对内多实施安抚政策,对有着正统思想的汉人则用儒家思想进行束缚,其政策有六项:
1。崇祀孔子,亲往祭奠。国子监讲授程朱理学。
2。举“博学鸿词科”,笼络汉族名人名士。
3。开馆编写《明史》、《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书,使文人志士才有所用,心有所想。
4。六下江南,召见名人雅士,体察民情民风。
5。开千叟宴,召见天下年过65岁以上的官员,以示满汉一体。
6。科举考试,恢复八股文,以笼络士人之心,收罗英才。
由此,清王朝帝业始固,社会稳定,边境安宁。随着农、工、商的发展,文化艺术也繁荣起来,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戏剧等开出百样鲜花,这些作品大都是讴歌这一时期的太平景象。着名的戏剧《长生殿》、《桃花扇》,小说《聊斋志异》等等。虽然有些内容有一定的讽刺与鞭挞,但对清朝的统治还是有利的。这些作品发表后,流行很广,很受后人的喜爱。
62。清代文字狱
文字狱是清统治者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而采取的钳制思想言论的残酷手段,多指作者因文字着述涉及反清或触犯帝王避讳或妄议朝政而得祸入狱。文字狱并不是从清开始的。
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就曾为加强专制主义而粗暴干涉思想文化,制造文字狱,打击对立分子,树立其君主专制的威严。清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屡兴文字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因为是外族入主中原而定鼎天下,清统治者对任何反清思想和言论都很敏感,采取了严格的镇压政策,对文化思想领域严密控制,大兴文字狱。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见诸记载的文字狱就有七八十起。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发生了着名的“明史案”。浙江富户庄廷珑刊刻了朱国桢所编的明史,并增补了明末清初崇祯两朝事,取名为《明史辑略》。他后来因病逝世,其父庄允城邀请当时名士为该书作序,并将参订其中的人列于书中,出资刻印发卖,结果被人告发,事态日渐严重。康熙二年,清廷以该书对清皇室先祖直呼其名、贬低歪曲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对明清交战态度站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