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过来陪他一会儿。
侯亮平捡起地上一个编得有些粗糙的挂件,笑着:“你看,你现在编得比以前好多了,这进步可不啊!继续加油!”
刘老儿子抬起头,眼中闪着光,腼腆地笑了笑:“多亏了你们和林老师,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日子一过去,刘老儿子的手工制作水平突飞猛进。
他制作出的手工艺品,从最初的简单粗糙,变得越发精美细腻。
有一次,林老师拿着他新完成的一个编织篮,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大家看,刘同学的这个篮子,编织的花样独特,收口也处理得非常巧妙,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他的努力与用心,大家要向他学习。”
同学们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刘老儿子的脸瞬间红了,心中却满是自豪。
随着作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郑建国和侯亮平觉得是时候让刘老儿子的手工艺品走向市场了。
他们商量着,先在村里举办一个型的手工艺品展示会。
这一,村子的广场热闹非凡。
郑建国和侯亮平早早地来到广场,搭起了简单却温馨的展示架。
他们将刘老儿子的手工艺品一一摆放整齐,五彩斑斓的编织品、精致巧的刺绣挂件、栩栩如生的黏土玩偶,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围观。
“哇,这些都是刘老儿子做的吗?真漂亮!”一位大妈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伸手轻轻抚摸着一个编织篮,满脸赞叹。
“可不是嘛,这孩子真了不起,之前受了那么多苦,现在居然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
旁边的一位大叔附和道。
刘老儿子站在一旁,有些害羞地低着头,双手不安地揪着衣角。
听到大家的夸赞,他的心里暖暖的,像有一股暖流流淌而过,眼眶也微微湿润了。
这些认可,是他努力许久的最好回报。
展示会大获成功,许多村民纷纷表示想要购买。
郑建国和侯亮平趁热打铁,带着剩余的手工艺品来到镇上的集剩
集市上人头攒动,喧闹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烟火气息。
他们找了一个显眼的位置,摆开摊位。
刘老儿子的手工艺品刚一亮相,便吸引了不少镇上居民的目光。
“这个编织的篮子多少钱?”一位年轻女子被一个精美的篮子吸引,停下脚步问道。
郑建国笑着回答:“这个篮子五十元,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哦,您看这做工,多精细。”
女子爱不释手地把玩着篮子,满意地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