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数十人去侦察敌情,结果遭遇孙恩部下数千人,双方激战,随从数十人都死了,而刘裕独自挥舞长刀左右砍杀,杀死杀伤甚众,后来援军到达,大破孙恩军,斩获千余人。在其后与孙恩军的交战中,刘裕常常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且每战皆能摧锋陷阵,有时战至酣时,他和部下都会脱去盔甲,与敌人短兵相接。
在其后的两年间,受到打击的孙恩重振旗鼓,先后杀死了卫将军谢琰和吴国内史袁山松。
到了隆安五年六月,孙恩率领十万将士进逼建康,一时京都震恐,居民荷担而立;其时刘牢之还在山阴(在今浙江绍兴),刘裕日夜兼程,与敌人同时到达建康。在与敌人的交战中,刘裕所领部队奋力拼杀,杀死杀伤敌人甚众。
后来孙恩知道刘牢之已回京都,就撤退了。
因屡立战功,朝廷任命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这时候,出身寒微的武将刘裕总算有了一些地位了。
就在国家处于一片混乱的局面下,像其父桓温一样怀有不臣之心的荆州刺史桓玄早已蠢蠢欲动了,他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私自安插亲属亲信把持国家要津,执政的司马元显不能忍受了。
皇帝是白痴,谁执政谁就可以下诏。孙恩刚刚退走,元兴元年(公元4o2年)正月司马元显就在心腹张法顺的怂恿下,下诏宣布讨伐桓玄:他自任元帅,以刘牢之为前锋。
但刘牢之心中怀2,他担心杀了桓玄,将来元显难以对付,于是在军中就派其子刘敬宣去桓玄处媾和,这样,桓玄没有费什么力气就进入了建康,然后杀了司马元显和张法顺等人,废黜司马道子,不久又毒死了他。
这回轮到桓玄下诏了。桓玄称诏,自任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兼领徐、荆、江三州刺史,假黄钺;以兄桓伟为荆州刺史,堂兄桓谦为尚书左仆射,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侄子桓石生为江州刺史,亲信谋主、长史卞范之为丹杨尹;随即又解了刘牢之的军权,只任命他为会稽内史。
不久前自己还是控制着京口以及江北地区的举足轻重的北府兵大将,一下子就被剥得几乎两手空空,刘牢之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就想举兵反,但又无人响应,于是自缢而死,其子刘敬宣逃奔广陵。刘牢之的部将共同殡殓了他,然后护其丧归丹徒;桓玄听说了,就下令劈开他的棺材割了他的头颅,然后暴尸于闹市。
不久,桓玄出镇姑孰(在今安徽当涂,是建康西南门户),但朝政大事都去咨询他。
元兴二年(公元4o3年)九月,桓玄的亲信殷仲文、卞范之等劝已进号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